文章详情

对话哈啰CEO杨磊:希望用8年时间,让Robotaxi的运营规模达到100万辆

汽车
“2026年,Robotaxi低于1万辆的平台将掉队。”杨磊表示。

1

从宣布启动Robotaxi项目到正式落地运营,哈啰只花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

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6月,哈啰、蚂蚁集团和宁德时代共同注资成立造父科技,该公司专注于Robotaxi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9月11日,哈啰对外发布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下线,2027年部署超5万辆Robotaxi车型。

哈啰CEO杨磊对笔者表示,哈啰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入局Robotaxi并迅速实现商业运营,是因为整个AI和硬件基础已经成熟,算力成本也在不断下降。2025年哈啰Robotaxi将会进入4-5个城市,开启商业化运营。未来,哈啰希望用8年时间,让平台上robotaxi的运营规模达到100万辆。

笔者还独家获悉,目前上汽赛可智能前CTO于乾坤、智己汽车L4自动驾驶项目总工程师于乾坤,已经加入哈啰自动驾驶任联合创始人。公开资料显示,赛可智能是上汽全资控股的国有企业,是上汽集团布局“新四化”转型创新的支撑,于乾坤曾负责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

从聚合模式到全栈自研

此前,哈啰入局Robotaxi之初的商业模式是,和已经开展Robotaxi运营合作的伙伴,通过运力接入的方式,给乘客提供一站式的Robotaxi用车体验。类似于网约车的聚合平台,哈啰试图打造Robotaxi的聚合商业模式。

“我们之前确实考虑这套方案,但该方案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

哈啰CEO杨磊对笔者表示,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运营商和自动驾驶开发者之间很难建立100%的信任,无法在数据上做到完全共享。因此,哈啰决定换了一条路线,一方面自己做全栈自研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与地平线联合开发L4级别的产品。

据哈啰自动驾驶联合创始人于乾坤介绍,区别于传统Robotaxi分模块技术架构,哈啰Robotaxi采用端到端一体式技术架构,摒弃传统模块化方案中感知、预测、规划、控制各环节割裂的局限,直接将多传感器输入映射为车辆控制指令,显著提升了系统响应速度与决策一致性。

为支撑这一架构,哈啰构建了“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三位一体的技术底座。

在大数据层面,通过自动化合规产线,哈啰计划至2026年构建包含不少于1000万clips的高质量数据集。同时,依托与阿里云的合作,哈啰将建成万卡级别的算力集群,用于训练和迭代自动驾驶模型,并通过与阿里云Qwen团队深度合作研发的“道驭”百亿参数大模型,构建了包含数据挖掘、World Model仿真与VLA云司机基座在内的三大云端能力。

其中,数据挖掘大模型可自动识别500余类零样本或少样本长尾场景,高效生成高质量标签数据;World Model仿真大模型则能生成多视角传感器数据与多智能体交互逻辑,尤其在碰撞、极端天气等罕见场景中实现高保真模拟;VLA云司机基座大模型则具备500亿级以上参数规模,不仅为车端模型提供蒸馏训练支持,更可通过云舱系统在必要时替代安全员发出脱困指令,为未来完全无人化运营奠定技术基础。

与此同时,哈啰正积极布局“座舱AI Agent”,通过多模态识别、RAG与知识库技术,打造智能座舱主控Agent、用车助手、出行助手等智能体。

2026年,Robotaxi低于1万辆的平台将掉队

除了构建技术底座之外,哈啰还对外发布了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

HR1是哈啰基于东风启辰旗下车型打造的,配备了4个中长距雷达、4个盲区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及12个超声波雷达,配合多个相机,可实现360度多重多模态全覆盖。

除常规传感器外,HR1还集成了弹性波传感器阵列与舱内OMS相机,可实时监测车体结构状态与乘客行为。在计算单元方面,车辆采用主副两套车规级域控设计,合并算力超过2200Tops;定位系统则配备双重组合惯导,确保高精度稳定定位。

“在Robotaxi车型的量产计划中,哈啰绝对不会采用重资产的运营模式。”

杨磊表示,如果Robotaxi的规模达到100万辆,每辆车的成本20万元,那这对于平台的发展就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哈啰Robotaxi的资产形式,可能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城投部分以及地方的国资出租车平台来共同持有,或者通过发行相关债券等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运营。

按照杨磊的判断,接下来Robotaxi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快。2026年,Robotaxi低于1万辆的平台将掉队。

“而随着自动驾驶的技术的逐渐成熟,Robotaxi平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将转向线下车队的运营能力。”

杨磊强调,一个细微环节的运营效率优化,将带来巨大的成本优势。目前哈啰在全国超过500 个城市都设有子公司,其中运营团队负责当地业务的经营效率,公共关系团队则负责跟当地的交通部门、城管部门沟通合作。相比于竞争对手,哈啰在共享出行领域形成的庞大线下运营团队,是其在Robotaxi领域的优势所在。(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座舱还搞 AI Agent,看来哈啰不光想做好自动驾驶,还想提升乘客体验!

    回复 9月13日 · via iphone
  • HR1 的硬件配置看着比不少同行都强,哈啰是想靠硬件先打开市场?

    回复 9月13日 · via iphone
  • 哈啰在 Robotaxi 领域动作这么快,说不定以后能跟百度、小鹏这些老玩家掰掰手腕!

    回复 9月13日 · via android
  • 线下车队运营能力会成核心竞争力,哈啰提前有团队,比新玩家占优势!

    回复 9月13日 · via iphone
  • 2027 年 5 万辆的目标,得加快量产和落地节奏,哈啰这执行力得跟上!

    回复 9月13日 · via iphone
  • 计划 2026 年量产、2027 年部署超 5 万辆,8 年要搞 100 万辆,哈啰这目标也太敢定了!

    回复 9月13日 · via pc
  • “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 三位一体,哈啰技术布局挺全面,没偏科!

    回复 9月13日 · via android
  • 自动化合规产线建数据集,数据量和质量有保障,算法训练能更高效!

    回复 9月13日 · via pc
  • 跟阿里云搞万卡级算力集群,还自研 “道驭” 大模型,哈啰技术底座够扎实!

    回复 9月13日 · via h5
  • HR1 基于东风启辰打造,有成熟车企兜底,车型可靠性应该没啥大问题!

    回复 9月13日 · via pc
更多评论

快报

更多

18:48

下周(9月15日-21日)市场大事预告:

18:24

科林电气:拟定增募资不超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8:16

美国一法官裁定:联邦政府大规模解雇试用期员工非法

18:02

浪浪山进入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五

17:41

慧博云通:关联方申晖金婺拟收购宝德计算22.0875%股份并取得其控制权

17:39

西贝下架罗永浩套餐,进入西贝后厨参观拍摄需持健康证

17:38

事关食品安全检查队伍,市场监管总局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7:37

美国8月咖啡零售价因关税同比飙升,为近28年来最大涨幅

16:48

东吴证券:积极布局泛AI产业链中滞胀分支作为“看涨期权”

16:37

中信证券:本轮行情大多跟出海相关,配置上坚守资源+新质生产力+出海

16:09

16岁小将彭鑫露打破女子10米气步枪世界纪录

16:07

​建龙微纳:股东中证开元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公司不超3%股份

16:05

云涌科技:股东肖相生拟减持公司不超2.99%股份

16:05

*ST紫天:公司股票于2025年9月15日复牌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16:01

炬申股份:股票异常波动期间存在减持回购账户股票情形,与此前披露的减持计划一致

16:00

*ST威尔: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15:59

佳发教育:股东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

15:04

大举下注,公募拥抱AI

15:00

河南:15日至16日淮河以北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14:59

西贝暂停后厨开放,店员称为保证正常运营

29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