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市场陷入困境,手机厂商还能讲出什么新故事?

3C
问世7年市场表现依然不痛不痒,折叠屏手机真的是未来吗?

一度被视为“下一代手机形态”的折叠屏,如今开始面对更现实的问题——销量放缓、用户疲劳、创新乏力。

据Counterpoint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近10%,同时,全年出货量增长速度也出现了自品类问世以来首次下滑。不少分析师都指出,手机市场似乎还没有准备好为“更贵但不一定更方便”的设备继续买单。

这不禁让人发问:手机厂商竞相追捧的折叠屏手机,到底是不是一条正确的技术路径?

高速增长后,拐点出现得更快

从2019年三星Galaxy Fold发布以来,折叠屏手机快速进入公众视野,也迅速成为手机厂商在高端市场上的“共同选择”。华为、小米、vivo、OPPO、荣耀、努比亚等品牌陆续入局,市场在2021至2023年进入加速阶段。

根据IDC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折叠屏出货量达到680万台,同比增长114%。同一时期,折叠屏形态也开始多样化起来,无论是横向的“大折叠”还是纵向的“小折叠”,厂商们都在不遗余力地跟进与迭代。

看似“高速爆发”市场的背后,问题也已经埋下:价格仍高、应用未变、体验分化、认知受限。进入2024年,折叠屏手机的增长势头开始放缓,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年Q4折叠屏出货量同比下降9.6%,2024年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9%,市场的寒气已经在数据上有了充分体现。

受此影响,多个机构与分析师都下调了对折叠屏市场的未来预期,像Counterpoint就认为2025年全球折叠屏市场可能出现首次负增长。更关键的是,为折叠屏买单的用户数量以及这种创新品类在用户中的讨论度都在降低,2023年,微博话题#折叠屏手机#阅读量接近40亿,而2024年同比下降超30%。市场节奏和情绪同步降温,拐点出现得比想象中更快。

折叠屏的命门:产品力仍未跑赢用户期待

如果说第一代折叠屏解决的是“能折起来”的问题,那么当下的核心问题是“折起来之后,能做什么”。

从技术角度来看,无论是主打大屏体验的“大折叠”还是主打趣味玩法、时尚属性的“小折叠”,其本身仍然没有逃出直板形态手机的核心使用场景,换句话说,即便消费者换了折叠屏,日常使用的场景仍是“刷视频、拍照、社交”,并没有带来功能维度上的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硬件短板依然存在:铰链寿命、屏幕折痕、整机厚度与重量、维修成本等。以三星、华为为代表的头部品牌尽管在结构与材料上做出不少优化,但相比普通直板机,用户仍需承担更高的学习与使用成本。

也难怪会有用户这样总结折叠屏手机的使用体验:“它不太能替代我的主力机,也没法成为生产力工具,更多是一个结构新颖的备用机。”

比之用户场景局限更现实的是,折叠屏手机APP适配迟迟没有系统性突破。2023年5月,谷歌推出了Pixel Fold,这也是其推出的首款折叠屏手机。当谷歌入局时,业内一片欢呼,大家都期待作为系统底层应用供应商的谷歌,可以完成折叠屏应用适配的“大一统”。

然而,这一切很快成为泡影,一方面,无论是初代折叠屏Pixel Fold抑或是继任者Pixel 9 Pro Fold都没能在市场上力挽狂澜带动市场大盘,另一方面,针对折叠屏应用的适配,目前依然是品牌厂商“各自为战”。

一些使用过Pixel Fold的用户就在社区上对糟糕的应用适配进行了吐槽,比如打开文档或表格时,界面排布混乱,很多APP的菜单排列依然是按照直板屏的逻辑进行交互。这种“只有硬件变形,系统没变心”的情况,正成为阻碍用户对折叠屏使用产生黏性的矛盾之一。

价格下探,换不来市场爆发

为扩大市场,厂商开始主动压缩利润空间,推动折叠屏价格下探,像小米MIX Fold 3、vivo X Fold3 Pro、OPPO Find N5等旗舰大折叠,起售价都已经控制在9000元以内,且上市后还会有不小的下探空间,努比亚flip2甚至把“小折叠”做到了3000元以内。

然而,价格下降并没有带来用户爆发。据京东、天猫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双11”期间,折叠屏手机的销量增速落后于直板旗舰,也就是说,同价位段,用户更倾向于购买配置更均衡、系统更成熟的非折叠旗舰。

这也解释了一个现象:折叠屏的价格战,并没有换来用户信任,反而让“高端感”失重,对于原本依靠溢价讲故事的高端品类而言,这是一种双向塌缩。

如今,面对市场压力的增长,厂商的策略也开始分化。一些厂商开始重新审视折叠屏产品线,比如OPPO和vivo,都开始对“小折叠”兴趣降低,但仍然维持横向折叠产品的更新。而小米、三星和荣耀则还在坚持双线作战,同时更新大小折叠屏产品。

华为则希望在折叠屏产品中不断通过形态创新来实现突围,除了传统的横向对折、竖向对折,现阶段华为还拥有三折叠以及Pura X中首次尝试的所谓“阔折叠”形态,单一个折叠屏手机,华为就同时开发出了四种形态。

与此同时,折叠屏手机厂商也正在寻找第二增长点,比如与手写笔结合形成“平板+记事本”模式,抑或是面向女性用户推出轻薄外观兼具装饰属性同时加入妆造功能的“时尚小折叠”,还有主打商务办公等与传统平板电脑相似的应用场景。

不是不能折,是不知道为什么折

但折叠屏要讲出新故事,不止是形态变化,更需要围绕用户角色,重构产品定义。可以说,折叠屏的瓶颈,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产品为什么存在”。

在经历过前几年的密集推新、技术跃进与渠道教育后,用户已经具备判断力。而市场也不再为“贵+新”买单,而是看重“是否值得”。

2025年,折叠屏厂商面临的不再是工程挑战,而是创意与战略的挑战。如果不能提供新的使用逻辑和日常角色,折叠屏就只能是一种“短期形式”。能不能继续讲故事,关键在于这个故事,能不能被用户听进去。(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 邓剑云 编辑|钟毅)

本文系作者 邓剑云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苹果真有先见之明,不进入折叠屏领域。

    回复 4月5日 · via iphone

快报

更多

14:50

Meta据悉正在洽谈对人工智能初创公司Scale AI进行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14:18

广西东兰多地累积雨量超100毫米,部分路段出现内涝

13:18

上半年盛事为香港带来33亿港元消费额

13:02

“两高”明确:11个检察院对海事法院实行“一对一”监督

13:02

全国知识产权ABS累计发行规模超200亿元

13:01

预告: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国新办将举行发布会

11:21

科技+消费双主线,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

10:32

中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回升向好,国产盾构机海外订单排到2027年

10:23

贵州遵义“4·29”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直接原因系电池热失控引燃沙发等可燃物

10:23

国际首支P波段大功率超构材料速调管研制成功

09:56

交通运输部对河北省邯港高速公路工程南运河特大桥“4·23”桥梁支架垮塌事故挂牌督办

09:56

今年新股0破发,打新人数创2年多新高

09:39

受湖南地区强降雨影响,途经沪昆线的部分列车晚点

09:17

美国恢复处理哈佛国际学生签证

09:16

中国国际金融展18日开幕,首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专区

09:14

特朗普据报拟再次延长剥离TikTok美资产期限

09:06

无意修复关系,特朗普警告马斯克若资助民主党将面临“严重后果”

09:01

下周合计解禁市值为468.44亿元

2025-06-07 22:54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闭幕,三天共接待各地参观团101个

2025-06-07 22:52

崔东树:1-4月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631万台,同比增0.5%

1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