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机器人距离“真正干活”还为时尚早,但机器人的制造者希望更多的普通人能够开始使用它们。
降价,成为了最好的推广方式。
率先发起降价的是宇树科技。这家公司最为外界熟知,就是春晚亮相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售价曾高达65万元。之后,宇树科技另一款非全尺寸人形机器人G1机器人,售价为9.9万元,创下了彼时业内的最低价。2025年7月,这家公司推出的一款非全尺寸人形机器人UnitreeR1,售价为3.99万元起,价格进一步下探。
随着UnitreeR1的出现,机器人的厂商也开始陆续跟进降价。
10月,加速进化推出了2.99万元的Booster K1,首发20分钟首批全款订单即告售罄。同期,松延动力还发布了9998元起的机器人Bumi。据官方表示,Bumi主要面向科技爱好者、青少年编程学习者及家庭用户,同时也为教育机构与创客空间提供套件与课程解决方案。
短短三个月,降价潮几乎席卷了整个机器人行业。
降价潮的“真相”:需求分层,按价分配
“价格降低的核心原因,就是希望机器人尽快地进入市场,让大家都能够使用。”
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姜青松曾对笔者表示,两年前,机器人几乎都是1.7米左右的全尺寸机器人。大家面临共同的困难就是,全尺寸机器人很贵,价格都是在四、五十万元,这样的产品很难进入真正的市场。
现在,市场上能看到一个比较清晰的趋势:1米左右或者以下的机器人,价格可以下探到10万元以下,1.3米左右的保持在10-30万元,1.7米以上的还是在30-50万左右,这是目前市场形成的价格划档。
“你会发现每一个档位的机器人都会有它的功能限制,花多少钱有多少功能。”
姜青松称,正是通过尺寸的划分形成了不同的细分领域,才使得机器人给人感觉越来越便宜。但是真正从使用的角度去看,进工厂、进家庭的机器人,其成本还尚未降低。
事实也是如此。以松延动力9998元起的机器人Bumi为例,Bumi高94cm、重约12kg,自由度不小于21个,主要面向包括C端家庭的教育、陪伴等场景。
![]()
松延动力创始人、董事长姜哲源表示,Bumi小布米定价于万元内,背后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兼顾轻量化与低成本;二是产品重量低,本身降低成本;三是高自研比例,控制器、整个电机系统等核心部件均自研,大幅降本;四是控制产品毛利率。
“如果一个产业价格一直维持高毛利,不健康。大家逐渐把价格降下来,对人形机器人普及、大众认知人形机器人是好事。这件事一定会成为趋势,未来所有人形机器人公司价格都会往下走,最终收敛到合理利润率、合理价格水准。”姜哲源称。
比Bumi定价略高的宇树科技Unitree R1,同样也是非全尺寸的人形机器人,但功能更为复杂。
参数显示,Unitree R1关节数量达26个,整机重量约25kg,并集成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支持开发与定制。R1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其敏捷流畅的运动能力,通过26个高性能关节,可以实现翻跟头、倒立行走、奔跑、打拳等高动态复杂动作。
不过,Unitree R1的续航时间仅为1小时,显然不具备工业落地属性。作为一款轻量化、低成本的产品,R1在负载能力(约3公斤)和续航时间方面有其上限。这意味着它更适用于展示、教育、轻量级交互等场景,而非替代重型工业劳动。
降价的下一步:让机器人离真实市场,更进一步
为了实现机器人的更快普及,机器人厂商除了开启降价,也在运营和技术实现上下足了功夫。
比如,智元联合杭州飞阔科技、上海电气金融集团共同推出了全国首个机器人租赁生态联盟,可以为机器人租赁方提供零首付、贴息租赁等灵活资金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普通用户可以通过金融方案,“0首付”租赁机器人进行活动表演、门店迎宾、参观导览等服务。
成立租赁生态联盟的同时,智元还建立了灵创、灵心两个开发者平台。
其中,灵创平台是智元对外推出的首个0代码、0门槛的机器人内容创作平台,并面向普通人开放。无需编程基础和专业设备,只需上传一段人类动作视频,用户即可通过该平台实现从真人表演到机器人精准复刻的端到端转化。
灵创平台的“设备联动与群控管理”功能,在传统机器人批量协同统一表演的基础上,支持多设备、多样化动作任务一键下发,实现多台机器人群编群控,分角色以不同动作、不同语音、不同表情协同演绎。
除了开放技能创作平台灵创,智元还计划上线机器人的个性化性格定义平台灵心。
配合灵创平台,“灵心”平台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智能体的“人格化”成长。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让机器人执行动作,而是希望赋予机器人更拟人化的个性特征,使机器人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性格、情感和表达方式。
无独有偶,宇树科技也在试图让机器人的表演变得更加容易。
宇树科技在11月初发布的全身遥操作平台,机器人精准复现了人类操作员的踢球、射门、舞动金箍棒、进行拳击对抗等复杂全身动作,身体协调性接近人类水平。
![]()
在远程操控下,机器人还完成了洗碗、用扫地机器人清洁、擦拭桌面、整理衣物、端水递送、踩踏板开垃圾桶扔垃圾等一系列家庭日常任务。
这意味着,宇树科技的全身遥操作平台为实现“人类分身”提供了一条现实路径,尤其在机器人完全自主智能尚未成熟的情况下。通过遥操作,机器人可以在不完全自主的情况下提前进入家庭、工业等场景执行任务,为采集真实场景数据、训练机器人的“大脑”(大模型)奠定了基础。
此外,这项技术不仅限于家庭服务,其更大的价值在于能应用于核电检修、高温钢铁车间等危险或极端环境,替代人类进行高风险作业。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宇树科技所有展示的复杂任务都依赖于人类的远程实时操控,机器人本身尚未具备自主完成这些任务的智能水平。通信延迟和更精准的触觉反馈仍是行业需要持续攻关的挑战。
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被业内视为规模化商用的关键起点,预计全年销量有望突破1万台。随着量产规模扩大和供应链成熟,机器人整机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加速其普及。(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快报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