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晚间,蒙泰高新(300876.SZ)连续发布了两则公告,引起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一则是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郭清海计划向上市公司提供不超过2000万元的无息借款,另一则是其一致行动人、弟弟郭鸿江拟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公司3.99%的股份,预计套现金额约为9166万元。
这两则公告放在一起看,显得颇有意味。一边是实际控制人主动向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另一边却是家族成员大幅减持股份。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背后交织着公司近期所面临的业绩下滑、现金流持续为负、毛利率大幅下降等经营困境。再加上此前已经显露的高比例股权质押和偿债压力等问题,蒙泰高新正面临来自市场和资金层面的多重考验。
“输血”与减持并行
作为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蒙泰高新的股权结构一直以郭氏家族为核心。在IPO之前,郭氏家族合计持股比例高达94%。虽然上市后经过多次稀释,但目前仍然控制着公司超过70%的股权,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话语权。
从公告内容来看,郭清海此次向上市公司提供的无息借款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这笔借款的支持方式比较灵活,采用“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模式,而且公司不需要提供任何形式的抵押或担保。公司方面表示,这笔借款将用于支持业务发展,如果实际发生,将会同步扩大公司的资产和负债规模。
然而,在同一天发布的另一则公告中,公司第二大股东、郭清海的一致行动人郭鸿江(郭清海弟弟)却计划通过询价转让的方式减持384万股股份,减持比例达到公司总股本的3.99%。按照初步确定的转让价格23.87元/股计算,此次减持套现金额将达到9166.08万元。根据相关规则,虽然这次转让不受集中竞价减持规定的限制,但所有受让方都需要承诺六个月的锁定期。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郭鸿江第一次减持公司股份。早在2024年12月,他就曾经以20.09元/股的价格转让了960.04万股,套现1.93亿元。而在更早之前的2023年底,郭清海的姐姐郭丽萍从前十大股东退出,若按照“清仓”退出计算,套现约5000万元。从这些交易来看,郭氏家族近年来似乎在逐步收缩对公司的持股。
这种一边提供无息借款看似“支持公司”,另一边却进行高频减持的操作,引起了市场的广泛讨论。有分析认为,这类操作可能是为了缓和减持对市场情绪的冲击,或者是为维持公司现金流而做出的平衡姿态。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减持之前不久,郭鸿江还进行了一次大比例的股权质押。9月2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郭鸿江向渤海国际信托质押了110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1.46%。截至目前,郭鸿江已经累计质押1300万股,占其持股总数的75.23%。如此高比例的质押,通常反映出相关股东面临着较强的资金周转压力或流动性需求。
业绩全面承压
蒙泰高新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聚丙烯纤维(丙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产品包括常规丙纶长丝与差别化丙纶长丝。公司于2020年8月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价为20.09元/股,曾经被市场称为“丙纶行业龙头”。然而近两年来,公司的业绩表现持续低迷。
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8.91%,从表面上看仍然维持着规模扩张的态势。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暴跌94.56%,亏损扩大至3379.95万元。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30.83%大幅萎缩至3.91%,几乎已经触及成本边缘。
从主营业务产品的表现来看,不同产品线之间存在明显分化。上半年差别化丙纶长丝实现收入1.25亿元,毛利率为9.55%,成为公司目前唯一仍保持盈利的产品线;而常规丙纶长丝虽然实现收入1.07亿元,但毛利率却为-5.72%,显示该业务已经陷入“越卖越亏”的困境。
对于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原因,公司曾在财报中解释,主要是由于母公司新建扩产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后,厂房设备折旧大幅上升,而产能尚处于爬坡状态未能满产,导致单位固定成本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主营业务毛利水平因此同比下降。
豪掷48亿押注碳纤维
面对主业增长见顶、盈利持续收缩的局面,蒙泰高新近年来也尝试过多种转型措施。公司先后涉足锂电池隔膜、工业园区开发等热点领域,但均未能形成有效突破和新的收入增长点。
最具代表性的转型动作是2022年底公布的碳纤维项目。公司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广东纳塔实施建设“年产1万吨碳纤维及6万吨差别化腈纶”项目,总投资额高达47.94亿元。
2025年6月5日,蒙泰高新发布消息称,公司在广东与甘肃布局的两大碳纤维项目工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广东纳塔项目目前已经完成项目备案、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多项手续,厂前区土建工程建设已完成60%以上,部分单体已封顶。甘肃纳塔项目一期建设也迎来新进展,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完工,碳化车间基础工程已竣工,万吨级碳纤维生产线钢结构安装已进入螺栓终紧阶段。
曾有投资者询问公司投资建设碳纤维项目的战略意义,公司方面回应称,公司上下都坚定地推进碳纤维项目,这是公司明确的发展战略。虽然目前碳纤维行业价格有所波动,但是公司认为随着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扩展,碳纤维未来市场潜力很大。
不过,这类资金密集型项目对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融资能力和运营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财务报告显示,从2024年开始,蒙泰高新开始大幅增加债务融资,短期借款规模迅速从1亿元攀升至3亿元以上。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为6014万元,短期借款为2.03亿元,资产负债率升至49.2%0,偿债压力明显加剧。
分析公司的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也可以看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3.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24年全年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4.07亿,反映出公司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正在不断加深。
从前述角度说,在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乏力、转型前景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如何稳定投资者信心、改善公司治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转型,将是蒙泰高新需要长期面对的重要课题。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司正在通过各种方式缓解资金压力,包括实际控制人提供无息借款等措施,但与此同时,家族成员的持续减持行为又给市场信心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周健,编辑 | 曹晟源)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