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利森董事长巩宁峰:氢能产业未来可期,有望在2-3年内迎来快速增长

钛智宏观
目前我国加氢站建设还存在用地困难、审批繁琐等问题。

属于氢能的时代,或许正在加速到来。

今年6月1日,山西省对氢能货车高速公路通行费实施全额补贴的政策正式生效,成为全国第9个实施氢能高速免费的省级区域;

6月3日,《四川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年)》出炉,分阶段部署了2027年、2030年、2025年等节点目标;

6月5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通知,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相关工作;

6月12日,重庆市发改革委发布关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提出深化成渝氢走廊建设,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贯通氢能上下游各环节等相关工作部署;

……

作为一个尚处于起步期的新兴产业、未来能源,氢能的发展仍需仰赖政策托举,虽然近年来产业经历快速发展后显露疲态,但近期加速出台、落地的各项措施、规划,无疑提振了行业信心。不少专家、从业者认为,2027年左右,部分氢能应用场景就有望完成商业化落地。

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巩宁峰表示,随着全国各地不断出台鼓励和支持政策,以及各地积极的商业化探索,预计氢能产业将在未来2-3年迎来快速增长。在煤化工基础好、风光资源好的地区,以及大宗商品物流需求较大的地区,氢能重卡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运营。

成立于2001年的海德利森,是我国最早进军氢能领域的企业之一,见证了氢能产业发展的历程。该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从事高压流体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业务覆盖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科研检测等领域。21世纪初,沉寂多时的氢能在全球变暖、能源转型等议题发酵后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各国政府和汽车、化工领域巨头陆续发布氢能开发计划,带动了一批产业链企业入局。

海德利森在具备成熟高压高纯气体压缩技术能力、生产体系的基础上,开发了加氢设备相关业务,先后参与建设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加氢站项目,保障氢能车辆的氢气加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海德利森已成为国内加氢站核心设备的主要供应商,参与建设了160多座加氢站。

不过,整体来看,我国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度相对缓慢,产业发展面临一些困境,巩宁峰也表示,目前我国加氢站建设环节存在用地困难、审批繁琐等突出问题,希望各地能尽早规划建设加氢站网络,制定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开通加氢站审批“绿色通道”,在加氢站用地、行政审批等方面进一步简化和优化相关手续。

以下为交流实录,略经编辑:

Q:海德利森是国内较早进军氢能领域的企业之一,能否为我们讲述一下当时的背景,公司进入这一领域时的考量和规划是什么?

巩宁峰:海德利森成立于2001年,一直从事高压流体装备的研发和制造。高压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公司在高压高纯气体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给火箭提供加注系统、配气系统、气密检测系统、高压管路等。

目前的加氢站主要是35MPa和70MPa两个压力等级,对应的氢气压缩机是45MPa和90MPa,我们在航天航空、特检院供应的气体压缩机能力最高能达到320MPa,液体压力超过了1000MPa,加氢设备对海德利森而言只是换了一种应用场景,或者说换了一种气体介质而已,只需根据氢气的特性做一些变化就能完美适配。对比从油气设备切入加氢领域的其他厂商来说,我们在压力等级等方面形成了显著优势。也正是依托于此,公司先后参与建设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加氢站项目,保障当时的氢能车辆的氢气加注,后来还为国内核电站提供高压氢气的加注设备。

作为国内早期进入氢能领域的企业之一,海德利森也是国家氢标委的创始单位之一,目前累计参与制定了18项国家氢能标准,参与建设了160多座加氢站,氢能装备也受到了国际市场认可,产品出口到阿联酋、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

Q:公司如何实现核心产品的持续降本?未来成本下降空间还有多大?

巩宁峰:随着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海德利森加大了氢能装备的研发和投入力度,突破氢能安全装备的“卡脖子”技术,加氢站专用压缩机、大排量活塞式充装压缩机、加氢机、高压氢气专用阀门等氢能核心零部件陆续实现国产化。

氢能的商业化应用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我们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国产化、降低能耗和提高使用寿命等方式,不断降低氢能装备的成本,未来进一步降本的关键在于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应用带来的规模效益

Q: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加氢站网络稀疏常被认为是目前氢能发展的短板之一,您认为该领域的当务之急是什么,未来又该如何推动加氢站建设呢?

巩宁峰: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持续扩张,作为氢能基础设施的加氢站已愈发成为发展氢能交通的核心环节。目前,虽然全国已经建设了约600座加氢站,但相当一部分加氢站处于无法运营状态,主要原因包括位置偏远、设备故障、运营亏损等

实际上,目前部分地区对加氢站建设、运营等均有明确的补贴政策,极大推动加氢站的建设力度,但是还存在用地困难、审批繁琐、短期无法盈利等突出问题,希望各地能尽早规划建设加氢站网络,制定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开通加氢站审批“绿色通道”,在加氢站用地、行政审批等方面进一步简化和优化相关手续。另外,建议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煤化工企业、氯碱化工等有工业副产氢的企业投资建设制氢工厂逐步建设甲醇制氢、煤层气制氢、绿电制氢等多种制氢方式,保障氢源低价稳定供应

Q:您认为氢能何时能迎来产业化规模化应用节点?哪种应用场景会率先成为突破口?

巩宁峰:在双碳背景下,氢能产业是能源转型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全国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很多鼓励和支持政策,目前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已经在氢能重卡运输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商业化探索,部分地方已经实现了“制-储-运-加-用”的全产业链闭环场景应用,经济效益逐步显现。随着氢能汽车不断的质量提升和降本,氢气供应不断实现低价稳定供应,预计未来2-3年,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增长,尤其是在煤化工基础好、风光资源好的地区,以及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大的地方,通过低价的工业副产氢和绿氢资源,氢能重卡将率先实现商业化运营

Q:您认为出海对于国内氢能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公司未来在这方面有何规划?

巩宁峰:出海不仅仅为了拓展市场,更是中国氢能技术实力的“试金石”欧洲、中东等地区将氢能视为战略资源,但也存在氢能装备本土供应链成熟度不足问题,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技术换市场”契机

海德利森的国际化业务“技术带动产品出海”驱动,针对海外市场,我们主推70MPa加氢站设备、制氢加氢一体站装备、氢能检测设备等,已与英国、法国、日本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协议,目前海外合作伙伴的技术人员正在海德利森进行培训和学习,近期我们将会与海外知名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解决国际贸易壁垒、售后服务等问题,我们也希望能联合国内氢能产业链企业携手同行,让全球市场看到中国氢能企业的硬实力。(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蔡鹏程)

本文系作者 新能超克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025-07-26 22:51

银行理财半年报出炉:创收3896亿元

2025-07-26 22:48

北京怀柔区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2025-07-26 22:39

中信建投:光伏反内卷可能推动行业重回拥硅为王

2025-07-26 22:25

近七成受访数据中心企业预计未来三年用电量年均增速将超过15%

2025-07-26 22:24

市场监管总局:国际标准化组织数字营销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中国

2025-07-26 22:11

贝佐斯完成一轮大规模的亚马逊股票出售,套现57亿美元

2025-07-26 22:06

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发布

2025-07-26 22:01

诺奖得主辛顿呼吁全球合作:让AI既超凡又甘于助人

2025-07-26 21:49

截至7月26日20时,全国1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2025-07-26 21:32

智元机器人王闯:出海一定会做,已确定具体目标

2025-07-26 21:17

罗永浩数字人能力预计10月将量产

2025-07-26 21:14

大模型产业正迈向价值落地阶段,C端应用市场进入分化期

2025-07-26 21:09

智慧眼科技发布砭石中医四诊仪

2025-07-26 21:00

光大证券:稳定币驱动人民币全球支付活跃度攀升,第三方支付公司或将持续受益

2025-07-26 20:52

上海浦东打造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

2025-07-26 20:38

北京密云区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2025-07-26 20:37

2025年7月电影总票房破30亿

2025-07-26 20:22

特斯拉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辅助驾驶计划年内在中国进一步落地

2025-07-26 20:20

7月26日新闻联播速览24条

2025-07-26 20:15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深入实施“AI+”行动,全面赋能产业焕新升级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