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消息,钛媒体AGI获悉,光量子计算企业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玻色量子”)今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第二期融资。
本轮由北京光电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光电融合产业基金”)等机构投资。
这是玻色量子成立四年多以来完成的第七轮融资,也是玻色量子今年第二次公布融资消息。
玻色量子成立于2020年底,致力于可扩展、可编程的光量子计算平台研发和实用化量子计算应用落地,业务聚焦于量子计算实用化和产业化,主要是做光量子计算赛道的专用量子计算机以及相关解决方案,已率先从“量子计算+”的场景探索阶段,跨越到实用化真机验证与应用阶段。
玻色量子创始人、CEO文凯博士是清华基础科学本科和物理硕士,斯坦福大学量子计算博士,师从美国斯坦福大学量子计算山本喜久教授。文凯博士是提出CIM方案(相干量子计算技术路线)的首位博士,并曾在美国Google等公司负责量子计算机项目,归国后曾创办过人工智能,智能硬件,密码学等公司。
产品方面,玻色量子已推出100和550计算量子比特的相干光量子计算机、五岳光量子计算云平台、量子计算开发套件——开物SDK、光量子测控一体机量枢、光量子计算专用光纤恒温控制设备量晷等全系列产品与服务,应用于Al、金融、生物制药、交通物流、通信、能源电力等实用化行业场景。
2024年,玻色量子销售出中国第一台商用光量子计算机,开具出中国第一张光量子计算机税务发票。同时,2024年3月,玻色量子联合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达成“量子计算+生命科学”战略合作。
据悉,550计算量子比特云服务上线后受到用户广泛认可,研究使用用户持续增加,平台调用求解次数累计已超过1800万次,覆盖院校超过400所,覆盖专业超过830个,应用报告提交超过440篇。
此外,玻色量子还上线了国内首个实用化量子计算开发者社区,汇集了上千名开发者。
目前,玻色量子已自主建造数千平超净光量子实验室,并完成了两代专用量子计算机——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的产品研发和初步市场应用,同时拥有专用量子计算机的整机制造、光量子芯片、量子计算操作系统、量子计算测控设备、量子计算云平台等领域的技术。
文凯早前表示,“在生物制药领域,对于小分子库筛选过程,在经典计算机上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月的时间,通过这台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只需要毫秒级。药物筛选可实现至少数千倍加速,预期在生物制药领域可极大提升小分子筛选的计算效率。”
融资方面,成立四年多时间,玻色量子已累计完成七轮融资,最近一轮是今年2月,玻色量子宣布完成A+轮融资,由北工投资管理的北京市级政府引导基金——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领投。
如今,玻色量子再获新融资。
玻色量子表示,此次融资为玻色量子的科研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公司将持续投入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不仅深化现有技术,还推动小批量生产产能的形成,以满足市场对实用化量子科技产品的需求。同时,玻色量子将持续深化“量子计算+”战略布局,积极拓展其在各行业的实用化应用,推动相干光量子计算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并继续投入通用光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与布局,为各行业升级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此外,此次融资,不仅为玻色量子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协同,也预示着玻色量子在相干光量子计算机的市场拓展和业务深化方面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北京光电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于2022年4月26日正式成立,由北京电控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控产投”)主导,电控产投与京东方、北方华创、燕东微均隶属于1997年由北京市电子工业办公室转制而来的北京电控,是北京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电控产投以探索新技术、布局创新领域、赋能科技创新为方向,助力北京电控构建自主可控的生态链,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和资源要素聚集作用,成为赋能“芯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量子计算一直是电控产投高度关注的前沿技术领域。
天眼查显示,北京光电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中,电控产投持股21%,北京市发起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有限合伙)持股20%。
据披露,2018年,北京市发起设立总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200亿元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北京科创基金”),这也是国内首只聚焦科技创新领域的政府投资母基金。截至2024年,北京科创基金已带动824亿元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其中投资在京未来产业600笔,投向491家未来产业领域在京企业,投资额155.82亿元。
玻色量子表示,随着资金的注入和战略合作伙伴的加持,玻色量子将加速推动相干光量子计算技术的实用化进程,为全球量子科技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