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行的年报姗姗来迟。“城商行一哥”似乎来到了交换座次的时候了。
头部三家城商行2024年主要业绩表现,数据来源:各家银行财报
成立于2007年的江苏银行,当时由江苏省内10家城商行合并重组成立,与同省的南京银行相比,在省内各地布局更加完善,一直是省内最大的法人银行,在全国城商行中也一直处在前列,是全国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
整体来看,江苏银行2024年表现突出,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78%和10.76%,增速均高于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营收增速垫底,净利润几乎持平(+0.81%),宁波银行营收增速与江苏银行接近,但净利润增速落后。
在主要经营指标上,目前北京银行仅仅在资产规模这一项上领先江苏银行,截止2024年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42215.42亿元,较年初增长12.61%;江苏银行资产总额39518.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2%。
江苏银行的异军突起始自2022年,此前一年,北京银行的营收662.75亿元,江苏银行637.71亿元;北京银行的归母净利润是222.26亿元,也远超江苏银行的196.94亿元。2022年,北京银行实现营收662.76亿元,基本与上一年持平,而江苏银行营收则达到705.70亿元,实现反超;当年北京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247.60亿元,江苏银行为253.86亿元,也反超北京银行。
从这份最新的年报中,钛媒体App注意到了以下几个值得关注之处。
1、资产质量稳定,但依靠高核销
江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过去两年一直维持在0.9%左右的低水平,2024年末进一步降至0.89%。 拨备覆盖率虽然略有下滑,但始终保持在350%以上的水平。。
然而,年报显示, “关注类贷款率”从2023年初的1.24%上升到2024年末的1.40%;“逾期贷款率”也从2023年上半年的0.99%上升到1.12%。“关注率+不良率”这个更宽口径的风险指标也从2023年初的2.16%升至2.29%。同时,“逾期贷款余额”和“关注类贷款余额”的绝对额也在增长。潜在的不良生成压力正在累积。
此外,该行不良贷款生成率从2023年上半年的0.96%大幅上升至1.51%,而不良核销转出率也从91.18%飙升至151.30%。可见,银行内部“新产生”坏账的速度其实在加快。但同时,银行也在非常积极地、大力度地把这些坏账“清理”掉。正是这种“一边快速生成,一边大力处置”的操作,维持了较低的不良率。
此前不久,江苏银行挂牌转让的不良贷款“骨折”拍卖,备受关注。根据江苏银行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4批个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未偿本息合计超70亿元,涉及33万名借款人。但起拍价仅约为3.47亿元。
2、增量依赖对公,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
在信贷投放方面,该行2024年增量贷款仍以对公为主,对公、票据、零售分别贡献了增量的103%、-14%、11%,
其中,个贷增速持续放缓,个人贷款增速从2023年初11.36%降至2024年末的4.53%,尤其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的增速相较于2023年下滑显著,信用卡业务在扩张。不过下半年零售信贷投放已有修复、几乎贡献了24H2全部贷款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经营贷的不良率显著攀升(从2023年末的1.49%,上升到了2024年末的2.04%),显示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相较之下,对公业务增长强劲。对公贷款增速从2023年的19.89%提升至2024年的28.59%。对公不良率维持平稳。
存款业务方面,个人存款重要性大幅提升。 个人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从2021年上半年的28.07%上升至2024年的38.09%。与此同时,公司存款占比则从63.43%下降至53.77%。
与此同时, 无论是公司存款还是个人存款,定期存款的占比和增速都表现突出。特别是个人定期存款,占比大幅提升至33.41%,成为个人存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公司存款中,活期占比也在持续下降。
3、中间业务弱势,依赖投资收益
与优秀同业相比,江苏银行的中间业务显得较为弱势。无论是代理销售金融产品,还是银行卡交易、资产托管、咨询顾问等,都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在营收中占比不高,且呈现下滑趋势,
年报显示,该行的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收的比重从2023Q1的8.67%持续下降至2024年的5.47%。而在2016-2017年,该类收入还能在营收中占比18%左右。
在这一背景下,其他非息收入的营收占比显著提升,主要由“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贡献。其中,投资收益”占营收18.13%,成为非息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比虽有波动,但多数时期为正贡献。
可见,该行的非息收入结构正在经历深刻转型,从依赖传统手续费佣金转向依赖投资收益和市场价值波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收下滑对总营收的拖累,但也显著增加了盈利的波动性和对市场环境的依赖性。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编辑|刘洋雪)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