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ITValue-文章详情顶部

分答的未来是知识传播还是娱乐传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配对”

AMA(ask me anything)的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总有人愿意出点ta认为的小钱来获取信息,也总有人不介意赚点外快。AMA平台的核心是配对。

分答火了。

10年上线的果壳网,后来尝试过很多分支产品——按照创始人姬十三的说法,多达几十个——但恐怕,分答是果壳旗下最火的一个产品。

这个产品应该归类于AMA(ask me anything),一个reddit的分支。用户注册分答成为回答者,并设置回答的费用。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在支付这笔费用后,向其提问。提问时用文本书写,回答是时则由答主语音回答,回答不能超过1分钟。

这被称为“知识收费”。

不过,我想,如果不是果壳这种主打知识的泛科技网站推出,你也可以不把它归为知识收费。比如说,八卦收费,娱乐收费。

事实上,分答已经有了很强的八卦属性和娱乐属性。

分答甚至还有一些“投机属性”。

以分答上最火爆的王思聪为例,在他设定问题价格是3000元的时候,用户Z向他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被21931个其他用户偷听。按照分答的规则,每个”偷听者“需要支付1块钱,其中有五毛归属用户Z(另外五毛归王思聪)。于是用户Z虽然支付了3000元向王思聪提问,但她却收到了10965.5元偷听费。扣除分答站方提走的10%佣金,用户Z这笔”投资“显然是盈利的。

姬十三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称,这种偷听机制的设置,属于果壳原创。这个玩法比较有趣,但也有它的隐患。

专注于内容创业的新榜最近发布了一个分答收入排行榜,从这个榜单中,我们可以一窥,究竟谁在分答上会受到欢迎。

这个榜单按收入进行排序,最高王思聪得到了23万的收益,第100名是一位心理学博士,他获取了0.23万的收益。在这TOP100的名单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明星红人、情感专家,也发现了不少知识工作者,比如医生就是一个比较显著的群体。

在分答这个领域中,比较明显的三种内容分别是:八卦、知识、观点(我这里所谓的知识是比较狭义的,特指有专业属性的客观事实)。

无论是我个人作为答主的经历,还是翻看别人的提问,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对某某某事件/现象/领域,你怎么看?

这让我想起了微博最红火的时候的一句名言:元芳,你怎么看?

只是微博上元芳是免费告诉你怎么看,分答是要收费才能告诉你怎么看,如果运气好的话,你还能挣一笔银子。

我对这个产品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点。

作为一分钟的语音回答,很难讲有多少知识的传播。

我先后碰到这样的三个问题:1、对供应链金融的看法;2、对数字出版的看法;3、对众筹的看法。第二个问题我回答了足足60秒,我觉得尚不足以表达我全部的观点;第一个问题我索性略过,我自问没有60秒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本事。至于第三个问题,幸好我和提问者熟识,我是这么回答人的:请我线下吃饭我告诉你,这笔提问费我红包退你算了——其实,我压根不知道提问者是想问预售式的消费众筹,还是投资式的股权众筹。

至于分答TOP100里的那群医生,我真的蛮怀疑就这么60秒,他们能如何科学地回答一个提问者关于疾病的问题。这件事开不得玩笑,也容不得大而化之。

早些时候,春雨健康做过这样的事:利用呼叫中心,将患者和医生连接起来,做收费电话服务。春雨的张锐把这个称之为”轻问诊”,能更好地解决“自己某个身体部位有些疼痛,找个医生了解一下情况”的需求。由于收费电话服务是互动式的,而不是一次性的问答,我个人的感觉上,这种显然比分答更为科学。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传播——如果把观点也纳入知识的话,大部分是通过反复问答的交互来完成的。我个人并不觉得一次性问答能完成所谓“知识传播”。考虑到互联网上各种信息的存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其它工具去解决,而问“你怎么看”才是分答的重点。但这种问题,60秒的一次性问答,显然过于单薄。

分答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避免过于中心化。

我所在的一个群里曾经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微博杀进来做AMA,会不会对分答构成威胁。

从理论上讲,微博做这个有极强的优势。在经过2011年后的一番刻苦下沉,微博当下已经不再仅仅是大V的世界。大量的中小V,有着自己相对稳固的粉丝盘。这批人搞收费问答,未尝不是一种变现方式。

不过微博的产品线至今很杂乱,微博看着又想全力突击短视频和直播,可能一下子顾不上。

但对于分答来说,它就必须避免这种过于中心化的问题。微博花了一两年的事情才从这个噩梦中摆脱出来,分答会不会需要走同样的路呢?

从目前的分答产品界面上看(包括分答的安卓版应用),中心化的可能性极大。

分答并没有自己的社交网络,背后的果壳,这个部分也不强。分答的火爆,与微信朋友圈的传播不无关联。但问题在于,一个答主过于在朋友圈推销自己的问答,就搞得和微商差不多了。

到底是在弄所谓“知识传播”(无论实质是八卦还是娱乐),吃相和微商一样,总是不妥。

排除这TOP100,余下的这些答主,该如何获得自己的收费问答呢?而提问者,除了输入姓名以外,还能用什么方法找到合适的问题回答者呢?

这都是留给分答之后运营的问题。

偷听机制,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设置,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麻烦。

本来是鼓励提问者多加提问,如果这个问题很好,有很多人愿意听,提问者可能会反过来赚到钱。问题很好+回答者身份显示ta应该对这个问题很有研究,值得一听,自然就应该让这个问答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对回答者也是一种鼓励。

这个姬十三所说的果壳原创机制,看上去相当美好。加上用语音完成,也为偷听付钱提供了操作性。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关心王思聪怎么泡妞的,比关心王思聪怎么创业做个公司赚钱的,多得多。王思聪自我定位“哲学家”,我好像也没看到什么问题是和真正的哲学有关的。

有人偷听,提问者就可以赚钱,这为利用游戏规则赚钱提供了“合法的”方式。八卦,总是比知识本身,来得更为有可能被偷听。

这个机制的导向有可能把问答往娱乐八卦上引。

做一个娱乐八卦的问答,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好,但恐怕不是搞泛科学传播的果壳的初心。

如果适度,也没什么不好,但这个要看分答运营方后期的运营疏导。

大概在去年年中的时候,新榜创始人徐达内曾经和我讨论过一个日本应用:newspicks。

这个应用也属于AMA,不过回答者不是回答一分钟的语音,而是可能要进行较为长篇幅的文本撰写。

本来我对这事很有兴趣,当时商量的是,如果徐达内做一个,我所在的基金会考虑投资。不过,后来随着我们基金对新榜完成投资后,新榜全力推进其自有业务,不了了之了。

今年的知乎第三届盐club上,在火过一阵然后沉寂的值乎之后,知乎宣布推出名为“知乎live”的实时问答产品,3日有消息称,李开复在知乎Live就创业话题进行了答疑分享,定价499元的200张门票刚开放便一售而空,当日收益10万元。

从这个消息看,大概是一种收费群性质的产品,这在支付宝上其实已经存在了相当久的时间:你需要付费才能加入这个群。因比特币而出名的原新东方讲师李笑来专门写过文章,来分享自己利用这个“经费群”赚取百万收益的经验。

当然,支付宝的经费群存在时间可以很长,而知乎live看上去只是为一次分享而存在的“群”。

但它们与分答一起,构成了一种付费才能参与讨论,获取信息(无论是知识还是观点,是八卦还是娱乐)的方式。

移动支付的普及,小额支付的快捷,为AMA变现提供了有力的助力。

我不禁想起在2012年,著名博客阮一峰做的一次付费支持测试,他这样写道:

从去年5月(注:指2011年)到今年5月,我一共写了88篇博客,共计收到1079笔付款,其中美元255.97元,人民币4106.04元。

他接着写道:

这个数字算多吗?我的每篇博客,读者人数平均接近2万人。根据上面的统计,可以推算出,其中大概有12个人愿意向我付款。"转化率"(访问者转化为消费者的比率)不到0.1%,而电子商务网站的正常转化率大概是2%到5%。呜呼,付费阅读的艰难可见一斑。

我想,在今天,阮一峰,以他的才学,怕是能收到十倍百倍以上的数字,甚至更多。

关键是收费者的流量获取。

AMA的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总有人愿意出点ta认为的小钱来获取信息,也总有人不介意赚点外快。

AMA平台的核心是配对。

分答的语音模式,给数据挖掘造成了一定的不便:辨析各种带着口音的语音,总是一个麻烦事。但它可以通过文本式的问题,以及偷听人数,来衡量一个回答的归属与价值。

让提问者找到合适的回答者,让回答者找到合适的收听者(分答给出的类似粉丝的一种概念),让围观者慢慢形成属于分答自己的社交网络。

当这个网络形成后,中小答主也能间或赚点小钱,平台的运作机制,便良好有序起来。

至于是知识传播,还是娱乐传播,

已然不重要了。

【钛媒体作者介绍:魏武挥,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魏武挥

409篇资讯

粉丝

专栏作者,新媒体的观察者、实践者和批判者,目前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微信公众帐号:itTalks

本文系作者 魏武挥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有需要有供给有问有答

    回复 2016.06.15 · via android
  • 喜欢这个

    回复 2016.06.10 · via iphone
  • 不看好

    回复 2016.06.10 · via android
  • 一旦有了利益,鱼龙就开始混杂。层次就要求分明。层次的分明照旧鱼龙的分层,这个软件要转普通人的钱的话,微博的弄个这个分答就垮了。知乎的值乎分层太厉害弄的就小众化了。微信的公众号的大众了结果吃了这俩市场了。就像某人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最终却是BAT那帮孙子的。

    回复 2016.06.10 · via android

创新场景TOP50-文章右上

快报

更多

2024-09-08 14:55

广东:预计2025年新能源产业集群营收将达万亿

2024-09-08 14:50

多家保险公司开启理赔绿色通道:优先民生涉农类保险赔付

2024-09-08 14:19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中美地方气候合作今年以来取得积极成效,双方将加大合作力度

2024-09-08 14:16

商务部副部长凌激:中方愿与匈方推动两国经贸合作行稳致远

2024-09-08 14:14

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会议在京召开

2024-09-08 14:06

中金公司董事长陈亮:2024-2030年间中国在AI产业的总投资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

2024-09-08 14:00

下周(9月9日-15日)市场大事预告

2024-09-08 13:44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应完善投贷联动机制

2024-09-08 13:43

独角兽企业发展最新数据出炉:2023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攀升至超1.2万亿美元

2024-09-08 13:37

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单周国际货运航班创新高

2024-09-08 13:22

中国队残奥会94金76银50铜,连续6届残奥金牌榜奖牌榜第一

2024-09-08 13:19

华东容量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即将开建

2024-09-08 13:18

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外商投资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2024-09-08 12:56

沙特交易所将于9月23日暂停交易

2024-09-08 12:23

南方电网近七成受影响用户已恢复供电

2024-09-08 12:13

深天马A:在三折技术方案上与品牌客户已有预研项目合作

2024-09-08 12:04

9月8日新闻联播速览19条

2024-09-08 11:56

华兴资本控股:四名执行董事作出锁定期承诺

2024-09-08 11:55

广西电网95%受台风影响的用户已恢复供电

2024-09-08 11:51

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

151
4
152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