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英伟达市值再度超越微软,重夺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头衔。截至6月4日收盘,英伟达股价报141.92美元,过去一个月累计涨幅达25.59%,总市值达3.46万亿美元。
- 这场AI盛宴还惠及更多科技公司。高速连接以及高速串行链路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CRDO Credo Technology也于6月3日盘中暴涨30%。
- 伴随着AI算力需求的结构性爆发,光模块/CPO、液冷服务器、AEC、PCB/CCL等业绩兑现确定性较强的AI上游算力产业链可能率先响应。
- AI中下游领域还需等待边际改善。偏硬件的上游算力和下游端侧AI环节已经率先兑现业绩,中游软件、下游AI应用等环节则尚未迎来困境反转。
- 国内来看,未来两周有两个重要议程:6月18日-6月19日,“2025全球高速铜缆创新技术与供应链大会”将在苏州举办;6月18日-6月20日,2025 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将举行。
正文:
本周二,英伟达(NVDA.US)股价上涨2.8%,市值再度超越微软,重夺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头衔,上一次登顶是在2025年1月24日。截至6月4日收盘,英伟达报收141.92美元,过去一个月累计涨幅达25.59%,总市值达3.46万亿美元。
当地时间5月28日,英伟达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第一季度总营收为440.62亿美元,同比增长69%;GAAP净利润为187.75亿美元,同比增长26%。整体经营状况展现出显著韧性,核心业务表现稳健,未来受全球AI基建需求驱动增长动能充沛。
这场AI盛宴还惠及更多科技公司。高速连接以及高速串行链路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CRDO Credo Technology,于6月3日收盘暴涨14.8%,盘中最高涨幅接近30%。这家公司也刚刚交上一份大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在2025财年二季度斩获64%的营收增速,且预计下一季增速将提升至126%左右。
伴随着AI算力需求的结构性爆发,业绩兑现确定性较强的AI上游算力产业链可能率先响应。
- 光模块/CPO(共封装光学):AI数据中心对高速光模块需求激增。
- 液冷服务器:英伟达GB300芯片功耗提升至1.4kW,高功耗GPU推动液冷技术普及。
- AEC(有源铜缆):随着CSP自研ASIC芯片起量,相关的高速连接器需求将放量。
- PCB(印刷电路板)/CCL(覆铜板):AI服务器对高频高速PCB需求提升,产能紧张。
对比之下,AI中下游领域还需等待边际改善。从AI细分产业链2024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速看,兴业证券认为,偏硬件的上游算力和下游端侧AI环节已经率先兑现业绩,而中游软件、下游AI应用等环节则尚未迎来困境反转。
这背后,一方面是产业趋势演进下,产业链各环节先后受益的顺序差异;另一方面,中游软件、下游应用公司的业务整体具备较强的 To-G、To-C 属性,内需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景气有所拖累。
接下来,英伟达即将迎来的大事件包括:与联发科联合开发高性能APU(加速处理单元),计划最快于2026年初推向市场,并与戴尔旗下电竞品牌Alienware合作推出新机。
该APU采用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架构GPU模块,配备36组SM(流式多处理器)、4608个CUDA核心,搭配128-bit GDDR7显存,其热设计功耗(TDP)约为65瓦,性能表现有望媲美120瓦的RTX 4070移动版显卡。Blackwell架构基于台积电4nm工艺,其第三代RT Core(光线追踪核心)和第四代Tensor Core(专用硬件单元)可实现光线追踪性能提升2倍、AI推理速度提升4倍的突破。
此外,英伟达新AI服务器的芯片与系统方案将成为2025年GTC硬件更新的关键。新AI芯片B300已在第二季度开始试产,预计将在第三季度正式量产。这款芯片分为Dual-die(CoWoS-L)和Single-die(CoWoS-S)两种版本,其主要亮点在于HBM从192GB提升至288GB,运算效能比B200提升了50%(FP4),将提供更强的算力,同时降低平均token成本,适用于Scale-up和Scaling-out的参考设计方案。
英伟达需求不断增长,向CoWoS-L的强劲迁移。摩根大通研究表明,英伟达对CoWoS的需求已经开始增长,预计Blackwell GPU出货量将在2025年达到550万至600万台。英伟达已将其大部分CoWoS出货量转移到CoWoS-L,可能导致下半年CoWoS-S的晶圆产量非常有限。
国内来看,未来两周有两个重要议程需要关注:
6月18日-6月19日,由广东省连接器协会、广东省线缆协会主办的“2025全球高速铜缆创新技术与供应链大会”将在苏州举办。
6月18日-6月20日,2025 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及浦东嘉里大酒店举行。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调整或扰动供应链稳定性;技术迭代风险;国际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