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扩大绿证强制消费,过半电力公司2024年报预喜|精华研报

国家能源局在去年12月举行的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披露,今年,我国将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沿海核电项目,到2025年底,在运核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左右。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绿证市场交易制度基本完善,到2030年绿证市场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意见》通过供给端扩容、需求端激励、机制端优化“三管齐下”,为新能源全面入市后的环境权益实现提供了保障,更标志着中国可再生能源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的战略转型。

《意见》提出了稳定绿证市场供给、激发绿证消费需求、完善绿证交易机制、拓展绿证应用场景、推动绿证应用走出去等五大意见,其亮点内容包括:

  1. 全国市场统一,破除壁垒。明确禁止地方限制绿证流通;依托绿证交易平台等数字化途径,实现跨省交易高效实施,解决区域供需失衡问题。
  2. 强制自愿并行,精准施策。通过“强制配额”约束高耗能行业;同时以“自愿消费”激活中小企业,兼顾公平与效率。
  3. 国内国际协同,完善接轨。对内完善市场机制,对外推动标准互认,将绿证打造为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载体。

根据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口径,3月10日至3月16日,风电/光伏发电挂牌成交量合计为30.07、49.25万张。今年2月,绿证月度交易成交量为1264万张,风电、光伏成交量分别为417.9、841.95万张,对应41.79、84.2亿千瓦时电量。

一、电力板块2024年年报梳理

据科股宝梳理,截至3月20日,申万宏源公用事业一级行业分类下,已有42家申万二级电力行业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预告。其中12家预增、5家略增、6家扭亏,预喜比例达54.76%;首亏7家、续亏8家、预减3家、略减1家,预忧比例为45.24%。

按照2021版申万行业分类标准,预喜的23家电力公司共覆盖了6个三级行业。其中以火力发电表现最为亮眼,频出业绩高增股,预增公司达8家,占整个电力行业的66.67%,更有4家公司净利润预告上限增幅超过100%。水力发电、热力服务紧随其后,有4家预喜公司从属于水力发电行业,3家预喜公司从属于热力服务行业。

此外,申万宏源电力设备一级行业分类下,也有109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全年业绩。有43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占比近40%,其中1家扭亏为盈,6家增幅超100%,11家增幅在30%~100%区间,25家增幅低于30%。

有37家归母净利润对比上年有所下滑,其中21家降幅超50%。此外,还有29家公司净利润为负值,其中15家亏损收窄,1家亏损扩大,13家转盈为亏。

在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的公司里,电网设备、电池这两大申万二级细分行业表现最为“夺目”。归属于电网设备行业的公司有19家,2家增幅超100%;归属于电池行业的有13家,4家增幅超100%。此外,亏损收窄的15家公司,大多属于电池行业。

宁德时代以507.4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规模一骑绝尘;思源电器、横店东磁、奥特维跟随其后,规模分别为20.87亿元、18.27亿元、13.14亿元,所属申万二级行业分为电网设备和光伏设备。

二、产业链各细分现状及关注点

2024年,全国累计发电量为941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新能源发电装机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受水电恢复性增长和新能源装机加快的推动,中国电力能源结构持续向可再生、清洁、绿色能源转型优化。

分品种看,水电在下半年实现恢复性增长,火电发电量占比下滑约3%,太阳能发电量累计同比增长显著,风电基本处于历史平均水平。具体而言:

1.火力发电

2024年,全国火电发电量634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占比下降至67.36%,火电发电装机占比也下降至43.1%。第四季度煤炭价格回落加速,电力-煤炭PPI剪刀差持续扩大,火电利润空间打开。

2024年9月23日至12月24日期间,北方港口5500大卡的煤价从870元/吨跌至767元/吨;5000大卡煤价从773元/吨降至666元/吨;4500大卡煤价跌幅最大,从685元/吨跌至563元/吨。至2025年2月底,港口煤长协价更是跌至每吨700元以下。

煤炭价格的持续回落也引发相关行业协会的关注。2月28日,为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维护市场平稳运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输协会向全行业发布倡议书,提出严格执行电煤中长期合同、确保合同履约兑现,有序推动煤炭产量控制、维护生产供需平衡等五条措施。

目前来看,煤炭价格尚在国家发改委2022年认定的煤炭价格合理区间内。机构认为,今年一季度仍存在一定的回落空间,这对电价下降并不明显的火电上市公司的盈利修复构成利好。

2.水力发电

2024年,水电发电量127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占比提升至13.53%。全年来看,水力发电月度累积降水指数呈现上半年强,下半年弱的特征,行业基本面稳定,确定性强。

水电行业具备前期设备投资高,折旧占成本比重高,实际运营年限远大于折旧年限的特点。“十四五”至“十六五”期间水电公司折旧密集到期,机构多认为可显著增厚表端利润。多数公司具备较高净现比(大于1.5),且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可超过营业收入50%,支撑公司较高且稳定的分红比例。

此次新政策提出,完善电网代理购电相应存量水电绿证的划转机制。慧博云通研报指出,水电的“绿电”属性进一步强化,现有水电项目的绿证可通过电网代理购电进入市场流通,水电企业将享受涨价预期。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多项新政出台支持储能高质量发展,明确了2025年底前拟投运的48座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有利于市场明确对抽水蓄能盈利预期。与其他储能技术相比,抽水蓄能具有技术成熟、经济性最优、成本最低的优势。

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抽水蓄能电站在运项目50座,规模5094万千瓦,核准在建项目134个,总规模1.8亿KW,已建和在建装机规模均为世界第一。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我国抽水蓄能累计装机55.40GW。

3.风力/光伏发电

2024年,风电发电量93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占比升至9.94%。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

太阳能发电量41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2%,占比扩张至4.45%。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占比上升至26.5%。

新能源消纳方面,全国新能源利用率整体保持高位,但光伏和风电利用率于近两年出现明显下滑。2024年,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6.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风电利用率为95.9%,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而2021-2023年间,风电与光伏的消纳比例一直相对平稳,浮动范围在0.5%以内。

24年12月,全国风电和光伏利用率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河北、西藏风电利用率低于90%,分别为83.1%、84.6%;西藏光伏利用率低于90%,为68.6%。招商期货指出,西藏弃风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主要包括:风电装机量迅速增长导致电力供给快速增加、光伏消纳问题挤压风电空间、水电作为主力电源的优先消纳,以及电力外送困难。

同时,新能源发电市场化交易电价也有所下行。以山西、山东、甘肃、蒙西为代表的现货省份,光伏年均价分别为211.01、169.04、122.70、348.27元/MWh,同比下降14.82%、21.95%、36.99%、20.61%。风电年均价分别为268.45、266.78、185.43、367.43元/MWh,同比下降1.66%、7.31%、15.88%、18.97%。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统一明确新能源全面入市,标志着新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突破。长城证券认为,随着新能源入市政策出台,行业迎来预期收益水平企稳、存量项目有望改善、新增规模有望提升和并购重启、行业集中度提升等四方面利好。

4.核能发电

2024年,核电发电量4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占比降至4.72%。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57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59431.7MWe(额定装机容量)。

2024年全国共2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分别是位于广西的防城港核电厂4号机组和位于福建的漳州核电厂1号机组。2025年1月,中国核电漳州核电站1号机组投产,2025年2月,中国广核陆丰1号机组将开始全面建设。

国家能源局在去年12月举行的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披露,今年,我国将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沿海核电项目,到2025年底,在运核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左右。

机构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安全性的提高,核电在电力供应端占比存在长期提升空间。综合相关机构的预测,预计到2035年,核能发电量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上升至10%左右,与当前的全球平均水平相当;到2060年,核电发电量占比有望达到20%左右。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个股盈利不及预期。

科股宝VIP由钛媒体App与北京商报联合推出,相关数据及信息已获得北京商报授权。 风险提示:本产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精华研报

扫描下载App

Baidu
map